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單顆小腫瘤開刀或燒灼可治癒

更新日期:2009/09/21 00:07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台灣新生報


    肝癌的生長型態,如邊緣不規則、有無胞膜或生長到血管內等,與病患存活率有關?國泰綜合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黃奕文指出,肝臟腫瘤的大小與罹癌期別有關,

無痛大腸鏡麻醉 需專科醫師配合

更新日期:2009/09/17 10:11 記者季從茂/新竹報導   今日新聞


    衛生署新竹醫院麻醉科馮仕端 醫師表示,近來一些名人罹患大腸癌,各大醫院也順勢呼籲民眾要定期做大腸鏡檢,以達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存活率。儘管民眾知道定期篩檢的重要性,但是想到大腸鏡檢查時,肛門要插入一根粗粗的管子,肚子內因空氣而產生的脹痛就會心生恐懼而打退堂鼓,不僅喪失早期發現之機會,也有可能延誤治療的時間。因此降低檢查時的痛苦,才有可能提高篩檢率,無痛大腸鏡也就因應而生。

生活型態改變比篩檢更能預防大腸直腸癌

作者:Zosia Chustecka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April 10, 2009 — 根據線上發表於4月4日 歐洲癌症預防期刊的研究,生活型態改變可以比運用篩檢策略更能預防大腸直腸癌的死亡。
  英國的研究者預測,包括飲食和運動、確實的生活型態調整,可以減少英國26%的大腸直腸癌案例,預期這也可以減少相當數量的死亡數。
  他們指出,這被視為優於國家腸道癌篩檢計畫所達到的結果;他們之前曾研究含有兩次年度糞便潛血篩檢的此一計畫,可降低未來20年的大腸直腸癌死亡率達13%到15%(J Med Screen. 2008:15:163-174)。
  生活型態調整的額外好處是可以預防其他原因導致的死亡,如乳癌、上胃腸道、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
  【主要是飲食的改變加上適度運動】
  這項項研究是由倫敦Wolfson預防醫學研究中心的英國癌症研究中心所進行,領銜的是資深流行病學家Max Parkin博士,研究者使用有關飲食對大腸直腸癌效果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運用Nordpred 統計軟體來預期生活型態調整對發生率的影響(Stat Med 2003; 22;2751-2766)。
  生活型態調整包括:
  * 減少食用紅肉與煙漬肉類,每天少於90 g 。
  * 增加食用蔬果,每天至少5份。
  * 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運動 5天,且至少是中度運動(例如快速步行)。
  * 限制飲酒量,男性每天3份、女性每天2份(1份相當於半品脫啤酒;一杯烈酒、1杯紅酒;或者一小杯雪利酒、紅葡萄酒等)。
  研究者指出,這大部份和英國健康部目前所頒布的飲食與運動建議一致。
  Parkin博士向Medscape Oncology表示,報告中所提的生活型態調整是相當可行的;每週快走30分鐘5次毫無困難,不需要奇蹟出現。
  Parkin博士也相信,這些生活型態調整是實際的,特別是來自政府、民眾與媒體等的支援與承諾,如同菸害防治。
  這項研究有別於其他研究的是,其他研究先估計有多少癌症是因為行為/生活型態因素,之後預測如果沒有人過重或飲酒會有何結果,他表示,這是不切實際的。
  在目前的研究中,所預測的是根據,假設飲酒與紅肉攝取超過建議的人、以及未遵守運動與蔬果攝取建議的人,調整生活型態、在多年後達到目標,而未針對已經遵守相關建議的人,當然,如果這些人持續遵守,效果會更大。
  目前,這些目標有一些接近其他方法所達成的。研究者估計已經有79%男性和90%女性符合建議的飲酒量。不過,在運動部份,目前只有30%男性和26%女性達到建議的每週運動5次、每次30分鐘。
  【肥胖持續增加】
  為了達到減少26%大腸直腸癌,該模式假設,生活型態調整可以導致體重資料改變,回到1986/87年代的數據,Parkin博士表示,而當時全國已經相當肥胖。
  不過,研究者也假設另一種狀況,即生活型態調整只終止目前的過重增加趨勢,而無法逆轉趨勢。這種狀況中,大腸直腸癌的減少會比較少,但是仍然明顯,估計男性減少28%、女性減少14.7%(如果達到1986/87年代的體重,男性減少35%、女性減少18.4%)。
  這兩個計畫都需要急速逆轉在過去數十年持續增加的人口體重資料,肥胖已經變成英國的一大問題;研究者引述英格蘭的資料顯示,在1995到2004年間,分類為肥胖的人口急速增加,男性從15%增加到24%,女性從18%增加到24%。英國在2004年進行的健康調查發現,43.9%的男性和33%的女性不是肥胖就是過重。
  最近,英國慈善團體Beating Bowel Cancer指出年輕人肥胖程度增加與大腸直腸癌急速增加之間的關聯。國會質詢問題指出,英格蘭和威爾斯30歲以下年輕人診斷有大腸癌的人數超過兩倍,從1997到2006年增加了117%。該團體指出,各年齡層和兩性,在這段期間平均只增加7%。
  英國萊斯特皇家醫院的Will Steward醫師表示,在10到20年前,這類人口未曾發生大腸癌,現在卻急速增加。我和我的同事清楚發現年輕病患在最近幾年增加,這令人憂心的狀況也證實了我們的看法。健康部應檢視相關原因,我推測是因為兒童飲食習慣改變,增加了脂肪和高熱量飲食,因此增加了年輕人的腸道癌。
  研究者宣告沒有相關財務關係。
    Eur J Cancer Prev.印刷前於2009年4月4日 線上發表。


 


胃癌病患飲食原則

胃癌患者的飲食原則是採用易消化的食物,蛋白質含量多、脂肪較豐富的食物應適量增加攝取,但應避免油煎、油炸的烹調方式。料理食物時盡量煮的較軟爛,並盡量減少食物中粗纖維的含量。因為不易消化的粗糙食物可能加重病人的病情。


胃癌飲食原則


(1)少量多餐:


少量多餐是胃癌切除後病人的重要飲食原則。胃大部分切除的病人宜每天進餐6~7次,定時定量進餐可以避免進食量不足的現象,也可以逐步適應殘胃的消化功能。


(2)逐步增加食量和食物種類:


病人應從術後的流質、半流質食物逐步轉為軟食或普通膳食,並根據病人的飲食習慣增加變化,提高病人的食慾,以利病人的康復。


(3)乾稀分食:


進餐時只吃較乾食物,不喝水,可使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延長,從而避免食物被快速衝入小腸,也能避免因喝水讓食物膨脹而減少進食量。可以在進餐30分鐘以後喝水,使之緩慢通過小腸,幫助食物進一步吸收。


(4)細嚼慢嚥:


一般病患因缺乏胃的研磨功能,所以牙齒的咀嚼功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對於較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更應細嚼慢嚥。


(5)預防傾食症候:


避免一次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或液體,預防傾食症候群不適症狀出現。如:上腹飽滿、不適、噁心、嘔吐、頭暈、乏力、出汗、心悸、衰弱、血壓升高、臉色蒼白等。


(6)營養補充:


多吃富含鐵質,鈣質的食物。必要時可補充維生素和鐵劑,全胃切除者應定期注射維生素B12。


(7)若有營養不良或體重太輕者應以營養管灌品補充,可以多利用市售完整的腸道營養配方,以補充熱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


 


癌症新聞:攝護腺癌良惡性快篩法已有眉目

日期:2009/09/24 00:27 【台北訊】   台灣新生報


科學家已經發現一種蛋白質,可供醫師診斷攝護腺癌的危險程度。「英國癌症學報」(BritishJournalofCancer)大幅刊登這項研究報告。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今天報導,「利物浦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熱休克蛋白質(heatshockprotein27,Hsp-27),可作為攝護腺癌發展程度的指標。惡性攝護腺癌能迅速致死,患者經檢驗為Hsp-27陽性者,15年內死於這個疾病的機率幾乎是陰性者的2倍,必須立即治療。


但也有許多攝護腺癌增生緩慢,患者最後常是死於其他不相關原因。分辨這兩種腫瘤常常十分困難,以致許多患者冤枉接受不必要,且可能帶來副作用的侵入性治療。


利物浦研究團隊化驗了553名剛被診斷出攝護腺癌患者的組織,研究發現檢測Hsp-27存在與否,可能是有效判斷腫瘤良、惡性的可靠方法。


研究領導人佛斯特(ChrisFoster)教授說:「我們的研究顯示,這個蛋白質標記可提供可靠且準確的指標,以判斷腫瘤是否為惡性。」


他指出,「目前我們正致力將這項發現轉化為一種對攝護腺癌患者的驗血方法,以判斷他們是否需要進行積極治療。」


Hsp-27是控制細胞在體內移動機制中,指示通路的重要成分。


這項研究同時顯示,研發出能阻斷這些指示的藥物,則能防止攝護腺癌細胞的擴散。


引自: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24/128/1rola.html


癌症新知:前列腺癌的存活率獲得改善

資料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Salynn Boyles


審閱: Louise Chang


 Sept. 15, 2009 -- 最新研究顯示,罹患前列腺癌初期的老年人,現在不動手術或接受放射線治療的存活機率比幾十年前高多了。在90年代,被診斷為罹患前列腺癌10年以內的男性,沒有手術或做放射線治療的死亡率是2%到6%。在pre-PSA年代,那些在這個年齡層、有類似疾病特徵的男性,罹患這種疾病後的死亡率為15%至23%。


  從80年代末以來,血清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已被廣泛用為前列腺癌的篩檢工具,這種檢驗毫無疑問地改變這個疾病,現在有許多患者在癌症初期時被診斷出來。但批評者表示,PSA能救的人很少,導致數百萬名男性做了不必要的治療。從幾個最近的研究結果看來顯然支持這種看法。


【觀察等待】


  這篇最新研究刊載在週三出版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是針對那些前列腺癌初期,最初選擇積極監測(觀察等待),而不是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的年長男性患者。相較於在用PSA之前被診斷出來的男性,那些在1992年至2002年間選擇積極監測的男性,被診斷出前列腺癌的十年內死亡機率減少60%至74%。


  Grace L. Lu-Yao博士向WebMD表示,觀察等待對局部患病的老年人來說是合理的選擇,但沒有很多人選擇這麼做。當人們聽到自己罹患癌症後的自然反應,會是認為他們一定要對這個疾病做些什麼事情。根據一項估計,只有不到10%的患者選擇積極監測,決定放棄或延緩手術或放射線治療。


  Lu-Yao博士表示,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這個方法可能適合年長者以及那些等不及因為癌症,就可能因其他疾病而死亡的年輕男性。在她的研究中,診斷出罹癌的平均年齡為78歲。Lu-Yao博士與紐澤西州癌症研究所、Robert Wood Johnson醫學院的同事們一起檢視研究成果,他們追蹤這些男性平均8.3年。


  所有的前列腺癌初期患者,在被診斷出罹癌的6個月內並沒有動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初期、良好到中度前列腺癌患者,死於其他疾病的機率比死於前列腺癌的機率高6倍。患有最具侵入性疾病特徵的患者,在診斷出罹患前列腺癌後十年內沒有手術或是放射線治療的死亡率大約是25%。


【量化風險】


  美國癌症協會前列腺癌和直腸癌主席Durado Brooks博士表示,這篇最新研究有助於量化PSA時代放棄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的結果。他向WebMD表示,他們現在可以告知年長者有良好的預後,在被診斷出罹患前列腺癌的十年內,局部罹病的死亡率比罹患其他疾病的十年內死亡率低得多。在患者要做治療決定時,這對於他們和醫生來說是非常有用的訊息。


  Fox Chase癌症中心的泌尿科醫師Richard E. Greenberg博士向WebMD表示,許多選擇觀察等待的年長病患仍然認為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比嚴密監控好。他表示,觀察病人不是一個有利或廉價的過程,大多數病人每三個月要做一次PSA檢驗,至少一年做一次切片檢查。


癌友2千元環島14天 走出自卑現身說法

更新日期:2009/09/28 04:09   記者王善嬿/嘉義報導  自由時報



「請不要吃檳榔,再吃就會跟我一樣無法吃東西,說話說不清楚。」口腔癌治癒病患周培圓,曾是位口才便給的售業員,然而因長期吃檳榔罹患了口腔癌,治癒後連講話都很吃力,雖然一度因自卑而有輕生念頭,但在帶著兩千元獨自環島旅行後重獲新生,並且擔任防癌志工,以自身經驗四處分享、宣導,估計已成功勸戒20位檳榔食用者。



周培圓表示,9年前發現嘴巴有一粒莫名突起物,由於不痛不癢就置之不理,沒想到醫院診斷結果指出,他已罹患口腔癌。

今天的台灣英雄:呂俐瑩抗癌路分享勞保戶

更新日期:2009/10/04 08:38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4日電)勞保局台北辦事處的呂俐瑩是櫃台人員,曾是乳癌患者,但她樂觀的個性不只讓自己堅強,還用自身經驗撫慰他人,給予許多素昧平生癌症病患力量,有如勞保戶的 張 老師。


    勞保局台北辦事處是最大的勞保業務單位,坐在一號櫃台的呂俐瑩每天總是笑臉迎人,即使面對情緒不佳、口出惡言的民眾,仍耐著性子和善的招呼對方,回應問題;就這樣,往往都會讓怒氣沖沖的民眾很快就心平氣和。

癌症預防:及早發現:女人的癌症篩檢

Katy Bockstall  田恬譯


Article Reference: http://www.sampan.org/show_article.php?display=2131


資料來源:AACA 華美福利社http://sampan.org/show_article.php?display=2131


由於癌症是美國女性的第二大死因,癌症篩檢不只是我們對自己,更是對我們所愛的人所要負的責任。幸運的是,在許多案例中,及早發現癌症能降低發病率及死亡率。為了要在形成腫瘤前探得生長異常的細胞,或在腫瘤生長無法控制之前找出腫瘤,各種癌症有不同的篩檢方式。值得強調的是,癌症篩檢的目的是在任何病徵出現之前測出癌症。


雖然許多種類的篩檢只能由一名醫師來檢查,皮膚癌的腫瘤卻可以由肉眼查見。及早發現皮膚癌最好的方式是熟悉您自己的皮膚,並小心注意不尋常的改變。特別應該注意的是痣的產生。使用ABCDE法能幫助指認皮膚癌的癥狀。A是不對稱(asymmetry),指當把一棵痣從中分半時,兩邊並不對稱。B是邊界 (border),指當一棵痣的邊界不清楚或有鋸齒狀。C是顏色 (color),指當痣改變顏色、變深、散佈顏色或失去顏色。不同顏色的出現更應特別注意,像是藍、紅、白、粉紅、紫或灰色。D是直徑 (diameter),指當痣的直徑超過四分之一英呎,大約鉛筆附的橡皮擦的大小。E是凸起(elevation),指當痣的凹禿不平突出皮膚。如果您注意到以上任何癥狀,您應該立刻與您的醫師討論此情況。


在過去,人們普遍認為乳癌能夠被自我診斷。但是,乳癌的自我診斷,雖然能鼓勵注意到自己乳房有不尋常改變的女性迅速知會醫師,卻有相當的隱患。研究指出乳房自我檢查並不能有效減低乳癌死亡率,卻因誤診而導致乳房切片檢驗的增加。多數國內團體不再鼓勵乳房自我檢驗,因為它帶來的不必要焦慮、增加的花費與死亡率。但是,所有的團體都鼓勵四十歲以上的女性做乳房x光照射。乳房x光照射能將乳癌死亡率在5069歲之間的女性中降低2035%,在4049歲的女性中則稍微少些。超過70歲的女性仍應做檢查,雖然延續檢查的決定應把預期壽命與健康狀況納入考量。目前正在研究使用核磁共振攝影與超音波來為高危險群的女性檢查,但並不建議讓普通大眾使用。高危險群包括家庭醫學史中曾有乳癌例子的人,或擁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人。普遍來說,醫師應給與女性臨床乳癌檢查-檢查是否有腫塊-每三年一次直到40歲。40歲以後,女性應每一至兩年做乳房x光檢查。超過40歲的高危險群女性可考慮更頻繁的乳房x光檢查,或核磁共振攝影。核磁共振攝影能在4%的高危險群病人中辨識乳房x光無法顯示的癌症。


結腸癌經常在沒有任何警示的情況下出現,因而成年人必須接受結腸癌檢查。結腸癌在男性與女性中出現的頻率相等,通常出現於50歲以上的病患。 因為此疾病無聲漸進的性質,結腸癌檢查是必須的。大多數的結腸癌從息肉開始,一種在結腸壁上的異常生長細胞群。此種息肉能被發現並在變成惡性腫瘤之前移除。每一位超過50歲的成年人都有可能得到結腸癌,高危險群則包括家庭醫學史或個人醫學史中曾有結腸息肉、孔羅氏病或潰瘍性大腸癌的人。普通成人應在50歲時開始每十年接受結腸鏡檢查。高危險群的成人則應更頻繁接受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 查能讓 醫師使用一條細小、柔軟且照亮的管子插入結腸與直腸來檢查結腸內壁與直腸。您的醫師可能給您一個糞便隱血試驗、軟式乙狀指腸鏡或是鋇劑灌腸攝影檢查來代替或伴隨您的結腸鏡檢查。結直腸癌是美國第二大癌症殺手(第一名是肺癌),而篩檢是救命所必要的。雖然超過50歲的無病徵成人都應接受檢查,如果您發現血便、無原因的經常性腹部疼痛、排便習慣改變或無原因的體重減低,您應馬上與您的醫生反應,因為這些癥狀可能代表指腸癌的存在。


雖然肺癌是美國頭號癌症殺手,目前的篩查方法的有效度仍然被調查中。至今無法確定斷層掃描、胸腔x光與痰細胞學是否比不篩查較能降低死亡率。藉由戒煙來預防癌症死亡畢竟比篩檢來得有效。肺癌普遍於吸菸者中出現,在患者40歲以後增加罹患可能性,並且男女皆能得到肺癌。使用肺部x光來篩檢肺癌並沒有減低死亡率,甚至會因暴露於x光照射而增加肺癌的死亡率。低劑量螺旋斷層掃描較胸部x光來得能發現初期癌症,但同樣地沒有減低死亡率的效果,卻會讓病人暴露於大量輻射之下。總結來說,x光與斷層掃描的輻射危險加上誤診的可能性,讓沒有症狀的肺癌篩檢未經證明有效。但是,肺癌是分期的疾病,所以及早發現能有助於預斷病患的情況。篩檢方式的有效度仍在被調查中,所以目前最好的忠告是戒煙來降低罹患肺癌的可能性。


最後,女性應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因為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女性減低95%的機會因子宮頸癌而死亡。子宮頸抹片檢查,或稱子宮頸細胞學,是篩檢子宮頸癌最有效的方式。目前,對30歲以上的女性來說,人類乳突病毒DNA檢查能在抹片檢查之後追加來增加診斷的正確度。女性應在性生活開始活躍的三年後開始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並不能超過21歲以後才開始。女性應該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直到30歲。在那之後,如果有連續三次正常的抹片檢查結果,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頻率可降低到兩年一次。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陽性或其他免疫系統缺陷的病患應持續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癌症新聞:防子宮癌 男嘛有責任

更新日期:2009/10/25 00:07 【台北訊】  台灣新生報


    台灣癌症基金會昨天推出「子宮頸玫瑰檢測卡」,將男性衛生習慣也納入防癌保健注意範圍;此外,彰化基督教醫院引進新式儀器,定位精準,可將癌細胞殺得更乾淨。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萬芳醫院婦癌醫師林德熙昨天指出,男性是否曾經感染性病、陰莖癌、及清潔陰莖的習慣是否良好,都可能是另一半感染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


    賴基銘解釋,持續感染高致癌性的人類乳突病毒,是致癌的原因之一,病毒會藉由性行為在男女之間傳染,在男性身上主要引起陰莖癌,在女性身上常會造成子宮頸癌。


    另外,四十六歲的粘太太多年前切除子宮,但今年初發現罹患乳癌,粘先生認為她想太多,造成延誤就診,就醫時癌細胞已達 二公分 ,粘先生自責,寧可冒著失業危險也要陪老婆,就怕失去牽手。


    彰化基督教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劉幕台說,粘太太在手術切除乳癌後,院方使用6D亞瑟刀進行放射治療,由於定位精準,放射線集中在癌細胞,不傷正常組織,避開心臟、肺臟等重要部位,療效良好,讓粘先生放下心頭一塊大石。


引自: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5/128/1tmob.html


乳癌降低復發Letrozole藥物 11月起健保給付

更新日期:2009/10/23 14:32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中時電子報


乳癌一直是女性最大殺手,根據統計,每年約新增8000名乳癌患者,乳癌相較於其他癌症死亡率較低、治癒率高,早期發現早治療,10年存活率甚高。早期乳癌如果荷爾蒙接受體為陽性,淋巴結遭侵犯,將有四分之一患者會復發。為了降低復發率及死亡風險,健保局將於11月1日 給付芳香環酶抑制劑藥物,預估每年全台約有1千多名乳癌患者受惠。

乳癌藥 新療法提升存活率 11月起納健保給付

 

更新日期:2009/10/23 04:09   自由時報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患者,為了預防手術後乳癌復發,多會接受5年荷爾蒙藥物輔助治療,但其中仍有4分之1患者可能有復發風險。


最新研究顯示,更年期後的早期乳癌患者,如果淋巴結遭到侵犯、雌激素受體陽性者,術後改用芳香環?抑制劑藥物,經76個月追蹤,死亡風險可望下降20%。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健保局將於11月1日 給付部分芳香環?抑制劑藥物。凡停經後、且荷爾蒙受體陽性、有淋巴轉移的早期乳癌病友,經外科手術切除後,可使用作為第一線輔助治療。預估每年全台約有1000多名乳癌病友受惠。


台灣每年約新增8000名乳癌患者。一般說來,早期乳癌復發的風險因子包括腫瘤大於5公分 、雌激素受體陽性、黃體素受體陰性,以及淋巴轉移超過4顆等。其中雌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多數在早期復發,且年輕女性的預後也較差。


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訓徹表示,針對高復發危險群、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女性的治療策略,便是降低其體內雌激素。過去使用荷爾蒙輔助治療藥物泰莫西芬5年的標準療程,雖然復發率降低,但仍有4分之1患者有復發風險。


近年國際間持續研究使用芳香環?抑制劑預防復發的效果,可以阻止更年期後女性雌激素的合成。


國際一項最新臨床研究證實,早期乳癌第一線輔助治療使用芳香環?抑制劑藥物Letrozole能減少疾病復發,尤其是早期遠端轉移的風險,淋巴結陽性病友死亡風險下降比率可達20%。


不過,乳癌患者服用該藥物後,容易出現關節痠痛、骨鬆的副作用,不少患者因此中斷服藥。對此,陳訓徹指出,疼痛一般在使用3個月到半年後就能緩解。骨鬆的問題則建議定期追蹤骨密度。


引自: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3/78/1tir9.html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SunBio希望之城」電子報訂戶徵求中

感謝各位網友的支持,「SunBio希望之城」開設至今已有近半年的時間了,目前我們已在部落格之中收集了近170篇關於癌症方面的文章及報導,也累積了兩千多位網友的瀏覽,因此我們計畫定期將部落格中的文章作主題化的整理,並以電子報的形式,寄發給所有支持「SunBio希望之城」的網友們,希望藉由更完整及系統化的整理,讓所有的朋友能及時獲得您所需要的資訊。


SV華陽電子報」的創刊號將以「癌症高危險群」、「癌症預防」、「癌症檢測」為主題,希望能帶給大家對癌症最正確的知識。如有需要或希望訂閱的網友,歡迎在我們的留言版留下您的E-mail,我們將儘快將本期電子報寄送給你。


在下一期的電子報,我們計畫將「以心理諮商及身心精神科介入癌症病患、家屬,協助其面對癌症」以及「癌友、家屬的心情分享」為主題,歡迎所有朋友們能與我們分享您對於癌症的經驗。


未來也希望所有的網友們可以隨時透過留言版告訴我們您想獲得的訊息種類,我們也將會為你量身訂作屬於你的電子報,讓你不再被網路上看也看不完又似是而非的資訊弄得昏頭轉向了。


淋巴癌治癒率高 醫師籲積極治療

新日期:2009/09/20 20:09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20日電)數10名淋巴癌病友及家屬今天在台北市大稻埕碼頭齊聚,享受騎自行車樂趣。醫師表示,淋巴癌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超過50%以上,病友只要積極接受治療,都有治癒可能性。


    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下午在台北市大稻埕碼頭舉辦「勇敢征服淋巴癌,享受樂活人生」單車騎乘活動,多名罹患淋巴癌康復的病友出席與親友同樂,並分享罹癌經過。


   43歲的詞曲創作者黃士祐,2005年曾幫台語歌后江蕙寫歌,聲勢日起,當年9月因牙齦出血、莫名盜汗及右肩疼痛等問題接受醫師診查,初期以為只是肩部肌肉拉傷,治療3個月無效,甚至已經吐血,才接受精密檢查,發現右肺積水達2/3,原是罹患第4期淋巴癌。


    因為頸部出現淋巴結腫大,大學英文講師藍蕾在2007年8月被診出罹患第2期淋巴癌,在這之前,沒有感到任何不舒服。


    黃士祐、藍蕾被確診罹患淋巴癌後,都選擇勇敢面對,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兩人都康復出院,與親友一起享受在陽光下騎乘自行車的樂趣。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謝政毅表示,淋巴癌沒有危險因子,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但較好發於中年族群,發病前不會感到不舒服,因此常被忽略、不容易被發現。


    謝政毅表示,民眾若有體重突然大量減輕、時常發生攝氏38度左右的低溫發燒及頸部、腋下、鼠蹊部有淋巴結腫脹、硬塊,都可能罹患淋巴癌,應及早就診。


    謝政毅指出,治療淋巴癌的技術已非常成熟,除化療、放療外,鏢靶藥物也已問世,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超過50%,只要積極接受治療,都有機會康復,享受樂活人生。980920


引自: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 0920/5/1 rgy5.html


癌症會遺傳?破解防癌6大迷思

資料來源:健康雜誌127期


【文/黃惠鈴】


為了解民眾有沒有足夠的癌症IQ,《康健雜誌》對全省1000多位民眾做電話調查。結果顯示,全體民眾平均的癌症IQ在普通班等級,表現尚可。但有近半數縣市(11縣市)的IQ測驗成績,低於全體平均77.3分的得分。整體來說,學歷愈高、年齡愈低,答對的機率愈高。但仍有6題的正確回答率不到八成,甚至低到四成。


其中,跟預防癌症相關的問題,比癌症治療相關的問題,較容易讓民眾陷入迷思,回答錯誤機率高。


這次調查中,第一大迷思是「大部份會得癌症的人,都是因為有癌症的家族病史」,每100人中有高達60人(59.6%)都信以為真,觀念錯誤。但事實上,「真正看到癌症病人有家族病史的,不多,多數病人還是沒有家族史,」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說。


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也感嘆,民眾的預防觀念很不夠,需要加強。他在門診中常見很多第一次罹癌的人,不解地問:「我們家沒有人得癌症,為什麼我會得?」總以為如果家裡之前都沒有人得癌症,自己應該就很安全。


另外有一類的人擔心「家裡有好幾人得癌症,下一個會不會是他?」惶惶度日,卻又不知怎麼適當篩檢或防範癌症,調整生活。王正旭認為,癌症諮詢者需要為這類民眾提供更多資訊,才有助於解惑、防範問題。


謝瑞坤建議,如果家族中只有1人得癌症,不用過度焦慮;但如有兩、三個人都有癌症,尤其是同一個癌症,可能要懷疑有家族關係。另外,如果家族中有好幾人得大腸直腸癌、乳癌、攝護腺癌這幾類比較相關的癌症,也要懷疑可能有家族病史。


第二大預防迷思是「吃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可以預防癌症」,將近四成(39.5%)的人如此認為,同時男性受訪者比女性更容易犯這樣的迷思,或可透露出男人對健康某種程度抱持「速效」的心理。


事實上,目前並沒有任何實證醫學顯示吃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可防癌,近年更陸續有研究指出,長期服用抗氧化維他命或營養補充品,不但不能預防癌症或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有害健康。謝瑞坤並指出,已有好幾篇研究發現,手術後的肺癌病人吃維他命A,反而容易復發。


正確態度還是應該均衡飲食,就算要吃維他命,也應把它當作補充營養不足,不要有可防癌的想法,謝瑞坤說。


第三大迷思是「會不會得癌症由基因決定,不管你怎麼小心,都不可能改變」,每100人中就有30人(30.4%)抱持這種宿命論,尤其年紀愈大,愈容易這麼認為。在縣市分析上,基隆市的人特別宿命,正確回答的比例只有45%,是唯一沒有過半的縣市。


王正旭醫師臨床觀察,會有宿命論想法的人,不少是生活習慣不良的人,常會以類似「我認識某某,他抽菸多少年了,還不是沒得癌症?」等托辭,自我麻醉、自我安慰。


但王正旭提醒,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例如,戒菸5年後,引發跟抽菸相關的癌症的風險,跟沒有抽菸的人差不多。


謝瑞坤也強調,癌症的發生除了先天的基因外,還有後天接觸致癌物質。即使有某個跟癌症相關的基因,但如果避開已知的致癌物質,也有可能終其一生不會得到這個癌症。


治療觀念有待加強


在這次調查中,民眾對癌症治療也有不少誤解,第四第六大迷思都跟治療有關,其中第四大最容易犯的迷思是「得同一種癌症的人,需要接受的治療方法都一樣」,每100人中有24人(24.3%)如此認為。


這種錯誤認知不免造成醫生困擾。王正旭不時會碰到類似情形,例如,癌症病人會問:「某某人開刀,我為什麼不用?」因為病人擔心他跟別人的治療不同,會影響結果。有的病人即使經過醫療團隊評估手術不是最適合他的治療,還是一味堅持,而可能延誤自己或造成後續的醫療問題。


王正旭解釋,癌症治療主要有開刀、藥物、放射治療等,醫生會考量病人的疾病類別、病人本身條件(例如,年紀)、健康狀況(有沒有其他慢性病、心肺功能等),還有治療本身的極限等因素,並依據是以治癒或緩和治療為目標,綜合判斷最適當治療。


「得了癌症,都會大量掉頭髮」名列第五大迷思,約有兩成一的受訪者不曉得這是錯誤的。


謝瑞坤強調,大部份分癌症病人不會大量掉髮,除非接受藥物化學治療,或做腦部局部放射治療才會。而且化療結束後,頭髮就會開始再長。「我還沒有看過不長的,」謝瑞坤說。


王正旭也指出,雖然抗癌化療藥物中會引起大量掉髮的並不多。不過,還是有很多病人擔心掉髮而對化療心生疑懼,尤其是女病人。


這樣的擔心其實多餘。例如,乳癌治療中兩個很重要的藥物,小紅莓跟紫杉醇,雖容易有掉髮的問題,病人除了面對是否切除乳房的衝擊外,可能還擔心秀髮不保,影響外觀,但王正旭提醒,因治療造成的掉髮,通常半年後會長回來。


第六大錯誤迷思是「有癌症最好不要開刀,因為手術會造成癌細胞擴散」,有將近兩成一的受訪者相信這種說法。


但王正旭釐清,基本上癌細胞的擴散很少是因切片、手術造成,而是在還沒有接受診斷、治療前,癌細胞就已擴散。或也許開刀後體力受影響,或突然改變生活方式,例如突然吃素、營養不足,造成抵抗力下降,而讓癌細胞長得更明顯。


謝瑞坤也強調,開刀治療癌症才有治癒的機會。同時,現在的癌症手術,一個適切的外科醫生不會先動主要的腫瘤,而會先把腫瘤附近的主要血管封起來,才切除腫瘤,力求降低癌細胞散出去的機會。


另外,針對民眾可能擔心切片檢查會讓癌細胞擴散,謝瑞坤提醒,這個機率雖然有,但不大,不值得讓病人就此放棄正確診斷、因此得到適切治療的機會,「你從做切片得到的資訊、能得到的好處,(遠比擴散的機會)來得大。」


正確認知,助你防癌


當癌症已連續二十多年高居十大死因之首,無知、不必要的恐懼只會讓人錯失預防之道,或延誤正確診斷、治療。「知識就是力量,」王正旭呼籲。


假如你的癌症IQ還不及格,從現在起,好好關心健康吧!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健康雜誌127期 別讓癌症找麻煩!2009最新全攻略就醫指南】



 


數字不是絕對 一管血驗出癌症迷思

更新日期:2009/09/04 14:48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目前國人十大死因仍是以癌症為首位,癌症往往早期無症狀,等到臨床症狀出現,常常已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一名22歲年輕人因體檢發腫瘤標記CEA高達20而來求診,臨床上無任何排便異常症狀,大便潛血成陰性,也無大腸癌家族史

生活方式的改變能減少乳腺癌風險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Salynn Boyles
審閱: Brunilda Nazari


Sept. 3, 2009 -- 最新分析顯示,美國一年有超過7萬名(40%)乳腺癌案例可以用生活方式來預防,例如保持健康的體重、飲食均衡、運動、以及限制飲酒等。


  非營利性的研究組織美國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共同執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研究,評估生活方式和乳腺癌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分析近1千篇研究,其中包括2007年所檢視的81個數據。


  協助撰寫這份報告的紐澤西癌症研究所流行病學教授Elisa Bandera博士表示,現在很清楚知道生活方式是乳腺癌絕對可修飾的風險因素,但他不認為婦女們真的瞭解。


  Bandera博士向WebMD表示,婦女們往往高估遺傳對乳腺癌的影響,而低估了生活方式的影響。他不知道已經聽過病人說過多少次「我不會有乳腺癌,我的家人都沒有乳腺癌。」婦女都十分關心乳腺癌,她們需要知道可以用生活方式來降低風險。


  【減肥以降低乳腺癌風險】


  或許婦女們為了降低風險而必須做的最重要一件事,是要維持健康的體重,尤其是更年期以後。肥胖,現在被認為是停經後婦女最重要的乳癌可修飾風險因素,同時也增加停經後婦女在罹患乳癌後死於這種疾病的機率。


  國家癌症研究院估計,藉由維持成人時期的健康體重,美國一年可以避免18千位50歲以上的婦女死於乳腺癌,這個年齡層大約有四分之三的乳腺癌是受到雌激素的刺激,雌激素也是在脂肪組織產生的。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指出,相較於較瘦的女性來說,過重、停經後婦女的雌激素含量多了50100%。


  過重的婦女往往也是較晚才發現罹患乳腺癌,主要是因為乳房X光檢查不容易發現腫瘤。這篇報告建議,婦女們要盡可能的保持身材,以降低乳腺癌的風險。


其他建議包括:


* 多動:婦女們每天應從事體能運動至少30分鐘,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表示,如果婦女保持運動,可以減少25%死於乳腺癌的風險。


* 限制喝酒:飲酒的婦女應限制其每天喝酒不超過一杯。


* 餵母乳:新手媽媽應該要餵母乳至少6個月,然後再添加其他流質和食物。有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餵母乳可以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風險。


* 吃健康的食品:該報告建議,避免垃圾食品、限制紅肉和鹽,讓水果、蔬菜、豆類、以及全麥成為主要的健康飲食。


  【植物性飲食】


  美國癌症協會的營養學家Colleen DoyleWebMD表示,雖然沒有單一種食品、一類食品、或是營養品已被證實可以降低乳腺癌的風險,但是很清楚的是,吃健康、主要是植物性的飲食具保護作用。


  富含紅肉和加工肉的飲食會增加大腸癌風險,有人指出這些食物也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Doyle表示,試圖針對乳腺癌的單一食品、某類食品、或營養素所做的研究大多失敗了。她表示,幾年前,她們建議要限制所有的脂肪,演變成限制飽和性脂肪,現在她們已經脫離要以特定食物為基礎的建議,轉而強調各種植物性食品的飲食模式。


  美國癌症研究院(AICR)還建議以植物性飲食降低癌症風險。為了推廣這個理念,該組織已經研發了所謂「新的美國植物」取代傳統以肉為主成分、以精製澱粉為主食的模式。AICR的營養師Alice BenderWebMD表示,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新」植物應該是植物性的,包括蔬菜、水果、五穀雜糧、或豆類,動物性蛋白質不要超過三分之一。她表示,這是了解健康飲食的簡單方法,這真的很簡單。


約七成肺癌患者診斷時即無法開刀 化學治療仍為要角

    根據衛生署2009年最新公告,台灣十大癌症,肺癌仍居榜首。肺癌每年約奪走二千多條人命,平均每天就有19人命喪於此。不只吸煙者為主要的危險族群,即使是非吸煙者也都會因外在環境等其他因素而身陷癌症的威脅之中。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表示,台灣一年罹患肺癌人數約八千多人,能進行開刀手術的僅3成左右,約2千多人。手術治療的目的是切除體內所有的癌瘤,提高根治的機率,通常適用於早期肺癌,如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第二期以前的患者。不過由於肺癌早期幾乎無症狀,加上因腫瘤大小、生長的位置,有些患者甚至到晚期都無法發現到,而現在健保給付的檢查項目中,X光勉強只能偵測到約1公分以上的腫瘤,因此除非再進一步進行胸部CT檢查或痰液細胞檢驗,否則很難發現。


  戴承正進一步說,即使檢查到有肺癌,還要依腫瘤的位置、患者的身體狀況來判斷是否可以進行手術,若患者無法承受手術的負擔或腫瘤長在主氣管部位和肋膜附近,就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對於沒辦法開刀的患者,目前仍有化療、放療和標靶可做選擇,待腫瘤縮小之後,再評估是否可進行手術。


  其中,化療一直是肺癌治療上的一大要角,不只可與手術合併使用,以降低癌症復發的危險,亦可做為無法手術的優先選擇。不過,對於過去傳統化療,患者大都停留在刻板印象,認為長期打針很痛苦,或者藥效強產生掉髮及手腳麻的副作用,因此產生一定程度的抗拒和恐懼。但在口服劑型的藥物相繼研發後,副作用相對較小,減輕身體的負擔,再加上服用的便利性,減少到醫院就診次數及時間,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少。


  另外,標靶藥物也有口服劑型可供患者選擇,不過並不是每個患者都適用,必須要先進行基因檢測,才可針對特定的癌細胞,進行有效的抑制。


  根據美國臨床腫瘤協會的官方雜誌 - JCO臨床腫瘤雜誌公佈20089月第二期人體實驗的結果,結果顯示,第一線使用化療用藥和口服標靶用藥的存活率差不多。戴承正也分享,臨床上有許多單獨或合併使用口服抗癌藥物有不錯效果的案例,而對於因經濟狀況不佳,不適用健保給付也不想自費使用口服標靶用藥的患者,口服化療也是治療方式的選擇之一。


  一般而言,肺癌的治療不會只有單一種方法,大都要合併多種藥物及進行不同的療程。最重要的是,患者 應多與 醫師溝通,並遵守醫囑,假以時日癌症的治療方式也可如控制慢性疾病一般簡單。


 引自:中時健康


http://health.chinatimes.com/blog/lungbreast/index_at2533.html


久久不癒的疼痛 竟是肺癌的徵兆!?

『頭痛到受不了,竟是肺癌轉移!?』『下半身癱瘓,已經是肺癌晚期!?』越來越多肺癌患者,都是因為其他部位長期出現異常疼痛,才發現原來是肺部的癌細胞已轉移到他處。


  一位肺癌患者,長期出現頭痛、歇斯底里、說話顛三倒四的症狀,甚至還會忘記自己做過那些事情,在地區醫院看精神科近三個月,吃藥都沒效,直到有一天頭痛到受不了,做腦部核磁共振後,腦部已全都是腫瘤,進一步再做X光片檢查,才發現肺部已有一顆約3公分 的腫瘤,因癌細胞轉移到腦部,才導致一些類似精神科的症狀出現。此外,也有一位肺癌患者因下半身癱瘓,才檢查出全身骨頭都已是癌細胞,而肺癌亦正是主因。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何景良表示,就臨床經驗,若腫瘤是在肺部較深的位置,不是長在肺部的周邊,如主氣管中間的部位,幾乎沒有任何症狀,根本不易察覺,一旦有症狀,反而有表現的是骨頭痛、頭痛等非典型性症狀,因此患者需特別注意久久不癒的臨床症狀,都需考慮是否有癌症腫瘤的可能。


   何 醫師進一步分析,如上述遠端轉移的患者越來越多,治療上也較不易,因此,通常針對第四期的患者,會依患者的年齡和活動力來評估,若活動力還不錯,第一線仍建議以點滴化療為主,反之若是年紀大、活動力不好的患者,則可以選擇口服的化療或標靶,再搭配其他的治療。


  目前治療肺癌口服的藥物,化療用藥有溫諾平,標靶用藥則有艾瑞莎和得舒緩,標靶藥物治療主要與患者突變的基因有關,特別是女性、不吸菸、肺腺癌的患者,效果較顯著;而化學藥物治療,則對所有肺癌患者皆有效果。若合併其他治療,效果更好。傳統點滴化療蓄積的副作用,常導致患者的體力無法再承受其他的治療,但口服化療的副作用則不蓄積,患者因而可繼續療程,因此會是與其他藥物合併的優先選擇。口服藥物的研發不只帶給患者方便,縮短患者治療的時間,更減輕患者心理對治療的恐懼。


  一般男性肺癌患者,抽菸仍是主因,女性則較多是因為空氣汙染的原故。由於肺癌本身並不會遺傳,不過若家中有人罹患癌症,恐會有潛在的致癌因子,因此有症狀就需做相關的檢查。 何景良 醫師呼籲,近年來,因藥物的研發,醫師治療的方式進步,過去晚期肺癌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僅約9個月,現在已可長達14~15個月,所以病人要有耐心,多跟醫師配合,治療的生活品質也將可望獲得改善。


中時健康 記者 陳怡 君/台北報導


引自:中時健康


http://health.chinatimes.com/blog/lungbreast/index_at2521.html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乾咳8個月被當感冒 17歲不抽菸少女罹肺癌

更新日期:2009/10/17 04:09    自由時報


文/李建德


很難想像,17歲、不抽菸的小雯竟然會得肺癌。


小雯本身並無任何疾病,因為斷續乾咳8個月,在一般診所被當成感冒治療,但卻一直無法治癒,因為胸口悶、走路時呼吸困難,而被轉診到大醫院。


她的胸部X光顯示,左肺葉全部塌陷,進一步以胸部電腦斷層掃描及支氣管鏡檢查,更發現左側主支氣管內,有一個充血性腫瘤,經由切片證實為「惡性黏液類上皮癌」。


根據以前的文獻病例報告,此症是可以完全經由手術切除而治癒;而小雯在進行左肺完全切除及淋巴節擴清手術後,身體恢復良好,追蹤至今超過5年,並沒有復發或轉移的現象。


或許很多人會感到疑惑,肺癌不是好發於老年男性(尤其是70到80歲間)嗎?女性大多數並沒有抽菸習慣,尤其像小雯又那麼年輕,怎麼會得到肺癌呢?


筆者過去10年來接觸肺癌的病人中,不乏父子、母女檔的案例,他們有時是前後或同時發現肺癌,分析可能原因是:具有相同基因,並且可能接觸同樣的致癌物。


因此提醒大家,千萬不能忽略遺傳基因及環境因子與肺癌的相關性,如何早期診斷肺癌?與即時處理肺癌的症狀相當重要。


如何早期發現肺癌?


近年來,醫界採用低劑量迴轉式電腦斷層掃描,或正子攝影掃描,可以在腫瘤還很小時就發現,但是這種檢查費用昂貴,且須自費。


因此建議高危險群者才須定期接受這項檢查,一般民眾則是建議40歲以上,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定期接受胸部X光檢查。


不可忽略的肺癌症狀:


持續3週以上的慢性咳嗽、痰中帶血、老菸槍出現咳嗽型態改變、聲音沙啞老是治不好、胸痛、呼吸喘、不明原因的肋膜積水。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引自:奇摩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17/78/1t5g4.html


抗腸癌36年 人生逆轉勝

更新日期:2009/10/18 04:09   自由時報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86歲的王先生在50歲那年,得知罹患第四期大腸直腸癌,但他並未因此灰心喪志,仍接受手術治療,且術後配合化療,並聽從醫師指示,改變生活習慣、飲食多蔬果;轉眼36年過去,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肺癌死亡人數年年攀高?!

     肺癌,不僅在台灣,全世界包括許多歐美先進國家,都是發生率高,死亡率也是最高的疾病。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最新數據調查,國內肺癌死亡人數從1997年到2007年增加兩千多人,每十萬人口的死亡數也從27.1人上升到34.9人,肺癌的威脅不但沒減少,還有日益嚴重的趨勢。


    肺癌好發族群通常為中、老年人,以60-79歲左右居多,大都患者在診斷時已為晚期,主要是因為肺癌在早期無任何症狀,要到晚期才會開始有症狀出現。由於肺癌的臨床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因此較不易被察覺,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持續性咳嗽,其他諸如體重減輕、胸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軟弱疲倦、聲音沙啞和咳血等症狀。


        台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主治醫師施金元醫師表示,依照腫瘤的位置,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一樣,大致可分為四種:



  • 一、 原發性腫瘤造成的咳嗽、咳血。

  • 二、 當腫瘤壓迫到胸腔裡的器官或神經會聲帶沙啞,若是壓迫到靜脈則會出現血液回流不佳、臉部腫脹,而食道將產生吞嚥困難。

  • 三、 若是轉移到脊椎壓迫到神經會導致背痛,腦部則出現頭痛、噁心嘔吐或手腳無力。

  • 四、 其他如腫瘤無轉移,會有無法描述的身體不適。


    針對晚期局部侵犯、遠處轉移而無法開刀,或開不乾淨時,治療上有時會合併放射療法和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如同手術一樣皆屬局部性治療,一般可使用於手術前使腫瘤萎縮或術後去破壞所殘留的癌細胞,而化療大部分是以靜脈注射,經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施金元進一步表示,若是非小細胞肺癌,化療藥物可選擇第三代化療,如溫諾平、健擇、汰癌勝或剋癌易等,目前使用最多的仍然是以第三代化療藥物為基礎,合併鉑類的方式,但若是患者的副作用過大則不適與鉑類合併。


    一般在治療過程中,化療會有許多療程,以往針劑會造成血管栓塞發炎,通常建議裝人工血管,且較花時間,而口服化療除了不必裝人工血管,更不用擔心漏針的問題,增加患者的便利性,目前口服和針劑化療健保均有給付。


    最後,施金元呼籲,由於目前有許多藥物可以選擇,患者可依照自己本身的喜好與醫師溝通做調整,現在因藥物不斷改良和進步,化療的副作用都可降到最低,患者應該勇敢面對治療,不要放棄任何治療的希望。


中時健康 記者王國強/台北報導


引自:中時健康


http://health.chinatimes.com/blog/lungbreast/index_at2080.html


不吸煙也有可能是肺癌晚期患者?!

    近日在藝能界頻傳罹患肺癌的消息,從資深藝人文英阿姨罹患肺癌並二度肺積水,鳳飛飛的老公趙宏琦也被證實罹患肺癌第三期,報導表示兩人當初被診斷時都已是晚期,由於選擇有限,目前只能以藥物控制。


    根據衛生署國健局2006年公佈,肺癌仍是國人癌症死亡原因之首,不只吸煙是主要的原因之外,國外紐約時報中也指出,二手菸、甚至是三手菸[i]也都是罹患肺癌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患者不是吸菸者,卻在診斷時發現罹患肺癌,且都是晚期。


    一般早期的肺癌,手術治療是最好的選擇,目的是為了切除體內所有的癌瘤,但是對於晚期肺癌,無法開刀的病人,大都只能先以單一或合併使用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待腫瘤縮小之後才會再評估進行手術的切除。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高尚志醫師表示,目前有許多新一代化學治療用藥對非小細胞的效果不錯,如溫諾平、健擇、汰癌勝或剋癌易等,以上任一種加上「順鉑」或「佳鉑帝」等含「鉑」的藥物合併使用,存活期可有效被延長。


    高尚志進一步指出,過去由於化學治療的副作用過大,大都會依患者的身體狀況選擇服用,不過現在醫藥的進步,化學治療的副作用已不在如以前令人難受,甚至在服用方式也由針劑改為口服,化學治療藥物就有溫諾平,標靶也有艾瑞莎或得舒緩可以選擇,不過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只針對上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發生突變,對女性或不吸菸的人較有效。


    過去國人一直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中而不自知,往往在最後才發現自己罹患肺癌,目前台灣已實施菸害防制法近三個月,室內一律不得吸菸,在政府的政策實施下及各種形式的衛教宣導,若能因此而打造『無煙台灣』,國人罹患肺癌的機率將有望降低。


  三手菸指的是香菸燃燒時釋放的粒子和氣體,並依附在牆壁、衣服、椅墊、地毯甚或吸菸者頭髮和皮膚上,而所釋放的粒子和氣體就包含重金屬、致癌物、甚至輻射物質,不管是嬰兒在爬行或玩樂時,或是大人在進行烹飪時都有可能把有毒因子送入口,進而受到癌細胞的迫害。


中時健康 記者王國強/台北整理


引自:中時健康 http://health.chinatimes.com/blog/lungbreast/index_at1937.html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乳房X光攝影檢查減少乳癌死亡風險











Oct. 6, 2009   


    大型研究顯示,死於乳癌的婦女中,有四分之 三是因為沒有接受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
  研究人員在1990至1999年間針對美國麻州被診斷出乳癌的6,997位婦女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80%的人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所謂定期是指每兩年至少做兩次篩檢。
  在之後13年內,有461人死於乳癌,其中345(75%)位婦女沒有接受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116(25%)位婦女有定期檢查。
  研究人員推斷,美國在2009年將會有超過19萬2千位婦女被診斷為乳癌。哈佛醫學院的榮譽退職外科教授Blake Cady醫師表示,據估計,總體而言,有15%的婦女將會在未來13年內死亡。
  但他表示,若注意到她們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史,只有5%的定期檢查者被預期在2022年會死亡。
  Cady醫師向WebMD表示,相較之下,沒做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婦女中,到2022年時,估計將有56%會死亡,這大概與1970年,還沒有廣泛使用乳房X光攝影檢查之前的比例類似。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於舊金山舉辦2009年乳癌研討會前,召開記者會發表這個研究結果。
  【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好處】
  其他研究顯示,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及早發現乳癌,早期發現較容易治療,降低死於乳癌的風險25%至50%以上。
  但Cady醫師表示,大型、更廣泛的人口分析有助於說明乳房X光攝影檢查對乳癌的實際益處。他表示,他們希望的是「強而有力的數字」來說服更多婦女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最好從40歲開始每年檢查。
  Cady醫師承認,要更廣泛的篩檢會有許多障礙,例如缺乏保險。不過,他表示,許多婦女能夠確實地去做,來減少死於乳癌的機率。
  Cady醫師指出,有些婦女逃避檢查,是因為她們害怕偽陽性結果會導致不必要的切片檢查和焦慮。他的回應是,當你看到藉助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以避免大量的死亡時,擔心偽陽性以及不得不接受活組織切片檢查似乎就不重要了。
  主持記者會的密西根大學醫學院放射腫瘤學教授Lori Pierce博士表示,調查結果提醒我們,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提高乳癌存活率最有用的工具。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Charlene Laino



引自: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http://www.24drs.com/WebMD/chinese_t.asp?page=1&who=091e9c5e8041d882


研究發現 皮膚癌具有遺傳性

更新日期:2009/10/12 12:05   中廣新聞網


    研究人員發現,皮膚癌不僅與日曬因素有關,也跟遺傳因素有關。換言之,如果某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某種皮膚癌,這個人可能罹患皮膚癌的機率也增加了。


    澳洲跟美國科學家發表在美國「皮膚病學研究雜誌」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皮膚癌具有遺傳性,發病率與家族基因關聯密切。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非小細胞肺癌健保給付標準

9.3.  Docetaxel(如Taxotere):(87/7/192/11/193/8/195/8/196/1/1


1.     乳癌:


(1)  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


(2) Anthracycline合併使用於腋下淋巴結轉移之早期乳癌且動情素受體為陰性之術後輔助性化學治療。


2.    非小細胞肺癌: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3. 前列腺癌:於荷爾蒙治療失敗之轉移性前列腺癌。


 


9.4.      Gemcitabine(如Gemzar):(92/12/193/8/194/10/196/5/1


限用於


1.   晚期或無法手術切除之非小細胞肺癌及胰臟癌病患。


2.   晚期膀胱癌病患。(92/12/1


3.  Gemcitabinepaclitaxel併用,可使用於曾經使用過anthracycline之局部復發且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性之乳癌病患。(94/10/1


4.  用於曾經使用含鉑類藥物 (platinum-based) 治療後復發且間隔至少6個月之卵巢癌,作為第二線治療,且限行政院衛生署許可證已核准適應症之藥品。(96/5/1


 


9.5.   Paclitaxel成分注射劑:(88/8/188/11/189/6/189/10/191/4/191/8/193/8/194/1/1


限用於


1.   晚期卵巢癌,作為第一線治療時須與cisplatin併用。( 94/1/1 )


2.   非小細胞肺癌,作為第一線用藥時須與cisplatin併用。( 94/1/1 )


3.   已使用合併療法 (除非有禁忌症、至少應包括使用anthracycline) 失敗


      的轉移性乳癌患者。(91/4/194/1/1)


4.   腋下淋巴轉移之乳癌且動情素受體為陰性之患者,taxol可作為接續含


      doxorubicin在內之輔助化學治療。(91/4/194/1/1)


5.   卡波西氏肉瘤第二線用藥。(88/11/1


 


9.9.      Vinorelbine (Navelbine)


9.9.1.     Vinorelbine注射劑 ( 91/1/1 )


限晚期或無法手術切除之非小細胞肺癌及轉移性乳癌病患。


9.9.2.     Vinorelbine口服劑型 ( 95/6/196/9/1)


限用於晚期或無法手術切除之非小細胞肺癌及轉移性乳癌病患,且本成分之口服劑型與注射劑型不得併用。


 


9.24.    Gefitinib (Iressa):( 93/11/196/8/196/11/1) 附表九之一


1.   限單獨使用於


(1) 先前已使用過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或70()以上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腺性非小細胞肺癌之第二線用藥。( 96/11/1 )


(2) 先前已使用過platinum類及docetaxelpaclitaxel化學治療後,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腺性非小細胞肺癌之第三線用藥。


2.   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


(1) 用於第二線用藥:檢具確實患有非小細胞肺癌之病理或細胞檢查報告,並附曾經接受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或70()以上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之證明,及目前又有疾病惡化之影像診斷證明(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或其他可作為評估的影像),此影像證明以可測量(measurable)的病灶為優先,如沒有可以測量的病灶,則可評估(evaluable)的病灶亦可採用。( 96/11/1 )


(2) 於第三線用藥:檢具確實患有非小細胞肺癌之病理或細胞檢查報告,並附曾經接受第一線及第二線化學藥物如platinumcisplatincarboplatin)與taxanespaclitaxeldocetaxel)治療之證明,及目前又有疾病惡化之影像診斷證明(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或其他可作為評估的影像),此影像證明以可測量(measurable)的病灶為優先,如沒有可以測量的病灶,則可評估(evaluable)的病灶亦可採用。


(3) 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三個月為限,每三個月須再次申請,再次申請時並須附上治療後相關臨床資料,如給藥四週後,須追蹤胸部X光、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一遍,評估療效,往後每四週做胸部X光檢查,每隔八週須追蹤其作為評估藥效的影像(如胸部電腦斷層)。


3.     醫師每次開藥以兩週為限,每兩週應回門診追蹤一次。


4.     本藥品與erlotinib (Tarceva) 不得併用。( 96/8/1 )


5.   若使用本藥品治療失敗或無法忍受其副作用,不得替換使用erlotinib (Tarceva)( 96/8/1 )


備註1非小細胞肺癌病患的第二線治療用藥之定義為:病患須先經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或70()以上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後,因疾病惡化,此時所給予之治療即為第二線用藥。( 96/11/1 )


備註2:非小細胞肺癌病患的第三線治療用藥之定義為:病患須先經第一線化學藥物治療後,因疾病惡化,再經第二線不同的化學藥物治療之後,若疾病再度惡化,此時所給予之治療即為第三線用藥。


 


9.26.pemetrexed(如Alimta Powder for Concentrate for Solution for Infusion):( 95/3/195/7/197/11/ 1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7922日發文字號:健保審字第0970036483)


1. 限用於


(1)cisplatin併用於惡性肋膜間質細胞瘤。


(2)以含鉑之化學療法治療或70()以上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但仍失敗之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病患之單一藥物治療。( 95/7/197/11/ 1)


2. 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


 


9.29.   Erlotinib(如Tarceva):(96/6/196/8/197/6/1附表九之二


1.   限單獨使用於


(1)   先前已使用過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或70()以上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腺性非小細胞肺癌之第二線用藥。(97/6/1


(2)   先前已使用過platinum類及docetaxelpaclitaxel化學治療後,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非小細胞肺癌之第三線用藥。


2.   需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經事前審查核准,因臨床治療需轉換同成份不同含量品項,得經報備後依臨床狀況轉換使用,惟總使用期限不得超過該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期限。97/6/1


(1)  用於第二線用藥:檢具確實患有非小細胞肺癌之病理或細胞檢查報告,並附曾經接受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或70()以上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之證明,及目前又有疾病惡化之影像診斷證明(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或其他可作為評估的影像),此影像證明以可測量(measurable)的病灶為優先,如沒有可以測量的病灶,則可評估(evaluable)的病灶亦可採用。(97/6/1


(2)     用於第三線用藥:檢具確實患有非小細胞肺癌之病理或細胞檢查報告,並附曾經接受第一線及第二線化學藥物如platinumcisplatincarboplatin)與 taxanespaclitaxeldocetaxel)治療之證明,及目前又有疾病惡化之影像診斷證明(如胸部X光、電腦斷層或其他可作為評估的影像), 此影像證明以可測量(measurable)的病灶為優先,如沒有可以測量的病灶,則可評估(evaluable)的病灶亦可採用。97/6/1


(3)     每次申請事前審查之療程以三個月為限,每三個月須再次申請,再次申請時並須附上治療後相關臨床資料,如給藥四週後,須追蹤胸部X光、電腦斷層等影像檢查一遍,評估療效,往後每四週做胸部X光檢查,每隔八週須追蹤其作為評估藥效的影像(如胸部電腦斷層)。


3.   醫師每次開藥以兩週為限,每兩週應回門診追蹤一次。


4.   本藥品與gefitinib (Iressa) 不得併用。


5.           若使用本藥品治療失敗或無法忍受其副作用,不得替換使用gefitinib (Iressa)( 96/8/1 )


備註1:非小細胞肺癌病患的第二線治療用藥之定義為:病患須先經第一線含鉑化學治療,或70()以上接受過第一線化學治療後,因疾病惡化,此時所給予之治療即為第二線用藥。(97/6/1


備註2:非小細胞肺癌病患的第三線治療用藥之定義為:病患須先經第一線化學藥物治療後,因疾病惡化,再經第二線不同的化學藥物治療之後,若疾病再度惡化,此時所給予之治療即為第三線用藥。